楊華娥拿到小餐飲許可證。
法制周報·新湖南記者 雷昕
見習記者 周玉意 通訊員 羅志元 陳湘林
在邵陽市大祥區綜治網格中心指揮大廳,多個顯示屏滾動播放著轄區不同路面及重點場所的實時畫面。工作人員正全神貫注關注著綜治網格中心信息平臺上“群眾直通車”APP和“大祥融媒”小程序上報的實時“事件”,并對其進行派發、跟蹤處理。
這是大祥區對巡視反饋問題推進整改落實后的一個縮影。2020年11月27日至2021年1月22日,省委巡視組對大祥區巡視后,針對群眾反映辦事難、社會治理風險漏洞多等問題提出反饋意見。大祥區委立行立改,建設政務服務大廳,實行行政審批“一站式”服務;推進“全域網格化”社會治理創新,讓群眾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著落。
一站式服務解決群眾辦事難題
“來之前聽朋友說,開店辦證要等一周,沒有想到1個小時就拿到了許可證!”9月1日,在大祥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,順利拿到小餐飲經營許可證的楊華娥笑著說。
大祥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登記股股長蔡璠宏告訴記者,開超市、開餐館等,以前要跑市場監管、城管等多個部門,相同的證明、材料要復印好幾份逐一提交。而現在的申請人只需跑1次,工作人員負責傳遞資料、發起辦證申請,申請人就能在規定時間內拿到證。
這些改變,來自巡視。該區針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“927項權力事項和服務事項入駐大廳的僅259項,占比26.6%;農業農村局、自然資源局不能在窗口辦理任何業務,發改局33項權利事項窗口僅可辦理1項”等問題,深刻剖析原因,系統梳理進駐事項和優化辦事流程用心用情解決群眾辦事難題。
該區投資50余萬元打造3000平方米的政務服務中心大廳,30個窗口服務單位全部進駐;注重進駐事項的社會服務性,將972項進駐事項調整為630項,其中即辦類342項,審批類、服務類事項進駐達100%;分類設置專業窗口和綜合窗口,將業務量多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設立專業窗口,成建制進駐;對業務量小、涉及對象少的部門設立綜合窗口,幾個部門共派人員進駐,高效節約人力和行政資源。
此外,該區還做深做細做實巡視整改“后半篇文章”。除為特殊群體開通綠色通道、提供全程代辦幫辦等服務外,大祥區行政服務審批局還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跨區域通辦,推動線上“全程網辦”“一網通辦”、線下“互相代辦”“全域可辦”,實現從“群眾上門”到“服務上門”的轉變。今年1至8月,區政務服務中心共辦件5.5萬余件,其中“一件事一次辦”辦件1.8萬余件。
一網式監控堵塞風險漏洞
百姓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安定的社會環境。在大祥區綜治網格中心指揮大廳,多個顯示屏滾動播放著轄區不同路面及重點場所的實時畫面。
“綜治網格平臺集綜治、公安、城管、黨建、信訪等多功能于一體,通過網格化管理,讓全域范圍內的居民可以聯動信息、聯結力量,也讓政府和群眾間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著落,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效能。”大祥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鄭軼告訴記者,省委巡視組在反饋意見中提出,大祥區社會治理風險漏洞較多。圍繞社會治理問題,區委扎實開展持續整改行動,以網格化管理中心建設為抓手,完善網格化治理體系。
該區提出了“全域網格化”理念,將全區劃分成516個基礎網格,構思出一個以APP和小程序為載體,區網格中心、區直部門、鄉鎮街道之間“發現報告、調度派遣、事件處理、跟蹤核查、評價結案”的信息管理平臺。目前,全區公共攝像頭納入區網格化指揮中心,共錄入戶籍人口300701人,新增錄入重點人群4368人,新增管控服務記錄300余條,流轉、辦理網格事件1110件,一網式監控已初步實現……
如今,社區工作者林麗丹有了網格員的新身份。“什么事兒都能找到人處理,我們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撞了。”9月1日,城北街道西外街社區,幾袋建筑垃圾堆放在路邊。林麗丹順手拍下照片,打開“大祥融媒”APP,上傳圖片、說明情況一氣呵成。
20分鐘后,林麗丹再打開手機查看,“事件”已被街道上報,并移交到區城管辦。隨后,城管辦負責人在APP中留言:“事件已辦結,垃圾已處理。”并附上現場照片。
責編:萬丹
來源:法制周報